今天是:  
 
      您的位置:首页 > 党建工作
党建工作
学习永恒的楷模——周恩来总理
作者:    点击数:23559    更新时间:2019/5/6    收藏此页

5月5日,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第五党支部正式党员、预备党员在支部联系领导院党委副书记、纪委书记程学亮和支部书记葛长江的带领下,来到周恩来纪念馆、周恩来故居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和红色教育。


立志求索,玉汝于成

周恩来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。成就传奇的不仅在于他饱经战争、革命,带领新中国走向解放,更在于他无论顺境或逆境,都心系人民,不懈奋斗。

从在小小的私塾学习时,幼年的周恩来就立志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。12岁随父母搬迁沈阳,后考入今南开大学,学成后赴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深造,随后又赴欧洲勤工俭学,他一生为实现理想学而不辍。

周恩来的一生是永不止步的一生。学成归国后,他坚定投身革命,为实现“为民族解放而战,为世界和平而战”的理想,置生死于度外。连绵战火中他镇定从容,内忧外患中他波澜不惊,惊险谈判桌上他不动声色,外交困境中他竭力争取,科技干涸中他鼎力支持……他是坚定的共产主义接班人,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,是人民群众的好总理,是新中国外交中的佼佼者,是我们需要恒久学习追随的楷模。

生命不息,奉献不止

1972年5月,周恩来确诊罹患癌症,1974年6月1日住院治疗,1976年1月8日,溘然长逝。

在重病缠身的日子里,他没有因病增加一点休息,也没有因病减少一点工作量,他把自己所有的光和热全部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。据统计,从住院到去世不到两年时间里,他接受手术13次,同中央负责人谈话161次,同中央部门及有关方面负责人谈话55次,接见外宾63批,接见外宾前后与陪见人谈话17次,在医院召开会议20次,出医院开会20次,外出看望人或找人谈话7次。看到这一组数据,党员们都静默了,专注地凝视着、想象着周总理生前的每一次无私付出和无悔奉献,有的党员眼角默默流下感动的泪。

魂归大地,风范永存

周恩来生前积极赞同火葬,嘱托死后不留骨灰,以彻底的唯物主义精神对待身后事。遵从总理遗愿,他逝世后,骨灰被撒在祖国辽阔大地——第1把骨灰撒北京,与首都人民心连心;第2把骨灰撒密云,难忘治水为人民;第3把骨灰撒天津,津门起步闹革命;第4把骨灰撒滨州,亲山亲水报母亲。总理身躯虽已化为灰烬,但他的精神犹存,并已成为中华民族亘古长存的钢铁脊梁。

《情归大地》专题展馆还收藏了1976年“十里长街送总理”的灵车,隔着一层玻璃,蓝白相间的灵车静静矗立,这辆载总理最后一程的车如一辆喑哑的留声机,无声反复回放着十里长街上各界人士对总理的不舍和悼念,好像在替代总理守护故土,又好像只是静静地站着,站着,等待周总理归来。

党员们满含泪光地参观完“情归大地”展馆,纷纷向总理灵车献花,深深鞠躬,深切悼念。

郑重宣誓,恒久怀念

在周恩来纪念馆前,党员们拾级而上,51级台阶,每一级都是总理躬耕为民的记录。入馆处,面对总理像,全体党员庄严宣誓,这一次的宣誓不仅仅是重温初心,更有着对总理承诺的意味,声音中透露着深深的坚定与期待。

支部书记葛长江和年轻党员分享了他少年时听到总理去世时的场景,“那年我正好10岁,听到这个消息后嚎啕大哭,不仅是我,其他同学也是,那时候小只觉得难过想哭,直到这两年,我突然想明白了当时的心迹,那是一种魂丢了、信仰消失了的感觉。那个年代,毛主席、周总理是中国的魂,我们从来没想过他们也会生病也会死去,没有他们,完全不知道以后的生活怎么过下去。”

周恩来,一个没有遗产、没有后嗣、没有墓地、甚至没有留下骨灰的人,一个从不希望为自己树立纪念碑的人,却在全国人民心中树立了永恒的丰碑,成为每一位共产党员砥砺学习的楷模!

回程途中,高速路旁树木匆匆后退,簌簌春风中,我们仿佛又听到了邓颖超满怀深情与思念地低颂着《从西花厅海棠花忆起》:“你不在了,可是每到海棠花开放的时候,常常有爱花的人来看花。在花下树前,大家一边赏花,一边缅怀你,想念你,仿佛你仍在我们中间。你离开了这个院落,离开它们,离开我们,你不会再来。你到哪里去了啊?”

(党政办 周思月)


总页数:1  第  1    页 
上一篇:“爱·妇幼号”新时代文明实践“直通车”第一站开进万达广场   下一篇:缅怀先烈强党性,不忘初心再奋斗
【刷新页面】【加入收藏】【打印此文】返回
电 话: 0518-85820353 传 真: 0518-85833426
地 址: 连云港市海州区秦东门大街669号 邮 箱: lyg120@126.com
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 版权所有 | 信通网络- 连云港网络公司 技术支持 [管理]